語言是為了溝通而產生,而在日常生活中語言總會衍伸出不少有趣的用法或意思,去對應當時的社會現象,或是更方便大家的使用而有所變化。相信不少人知道新加坡有自己的特別的Singlish;無論是腔調或是用法都與英語有不少相異之處。在來新加坡之前,短淺的我只知道Lah,有人說每一句話後面加Lah是融入當地的簡單方法;但是Singlish遠遠不只如此,這邊可是包括了福建、廣東、潮州、海南、馬來、坦米爾、英語的新加坡。Singlish比想像中的”Multi-racial”多了!而除了Singlish之外,這邊華語的使用也有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,所以跟我們平時使用的華語也不盡相同,類似中國跟台灣對於同一物品有不同稱呼,但是講出來大家又大多可以理解。以下會一一舉例。
先從熟悉的華語開始介紹,許多華語用語差異來源於不同方言,懂閩南話或廣東話的讀者,在閱讀解釋之前,不妨可以猜猜是什麼意思。以下是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及網路上資料整理出來的
註: 新加坡於1969起開始實行漢字簡化法案,因此現在流通的漢字是簡體為主

日常用語
- 懂
此懂非彼懂,更像是我們口語上的”知道”、”曉得”。
例句: 你懂小王幾時回的嗎? /不懂耶,他剛剛還在。
- 不要緊
這個就很簡單了,像是別人道歉後回答”沒關係”
例句: Sorry, forget to remind你liao(ㄌ一ㄠˇ)。 /不要緊,我記得。(liao 意近”了”表完成)
- 西北
像是"非常",形容程度
例句: 剛剛的雨西北大 eh
- 吃了嗎/吃飽了嗎
雖然也是真的問你吃了嗎?吃飽了嗎?但與其說在詢問有沒有吃這件事,不如說是長輩的問候。被問的時候,一定要元氣的回覆”吃飽了”
例句: 早上吃了嗎? /吃了!(像問候一般,由此例句也得知不是每次”了”都用liao代替)
- 吃嗎?/吃還是包
當你在買飯的時候,老闆會問你”吃嗎”,意思是”在這吃嗎?”。所以吃還是包就是問你內用還是外帶。如果是吃馬來菜,老闆可能會用”Makan?”來代替。(Makan=吃)。打包就是打包,或是你可以說要幾包飯、幾包麵。

- 駕車
蠻好理解的,對我們來說就是開車。
例句: 你要怎麼回? /我有駕車來
- 沖涼
是洗澡的意思。
時間
- 幾時/幾久/幾點幾個字
幾時表示”什麼時候”,而幾久表示”多久”。回答幾時會說”幾時幾個字”,指鐘面上的數字;而如果是回答多久時,一個字則代表五分鐘,以此類推三個字就是十五分或是十五分鐘;看是在講時間還是時長。但是如果講幾點幾分或是幾分鐘幾小時,新加坡人也是聽得懂的!
例句一: 你幾時要駕車來接我? /八點十個字(08:50)
例句二: 運動要做幾久? 五個字就好liao
- 半個鐘
表示半小時。
- 拜幾、禮拜
當別人問你拜幾?就是問”星期幾”;而相應的回答就是拜一、拜二…等。但是切記,沒有拜天或是拜日的用法,星期天要講禮拜或是直接講禮拜天或星期天!
例句一: 今天拜幾? /拜四liao!。
例句二: 禮拜要做工嗎? 不用,禮拜休息。
禮拜、星期其實也是有段故事與歷史的,詳情可以參閱: 新加坡的星期、禮拜之爭
- 中午
有時候,中午其實有時指的是”下午”所以別人跟你講中午,不要傻傻地以為是十二點左右喔!對方可能跟你講的是下午。
工作
- 做工/放工
不是台灣的做工程。這邊是指上班與下班
例句:你們禮拜有做工嗎? /沒有,做拜一到拜六
- 工錢
做工是上班,那工錢就是薪水啦!!
例句: 工錢幾時發? /每個月五號
- 花紅
就是Bonus、獎金。大家講到花紅一定最開心了
例句: 你今年花紅拿liao嗎?
錢/數字
- 散(ㄙㄢˇ)錢
就是指零錢,銅板等(新幣銅板最大的面額是一塊,紙鈔最小的面額是兩塊)
例句: Cashier: 37dollar/ Customer: Sorry我沒有散錢/Cashier:不要緊
- 起價
第一次聽到我完全聽不懂是什麼意思,直到看到字才知道原來是”漲價”
例句:雞蛋又要起價了。/就是阿!
- 巴仙
這個其實有點跟Singlish擦邊了,是Percent的音譯。
例句: 申請政府津貼可以deduce幾巴仙? /最多90巴仙
- 千/百千
同樣也是受到英語的影響,量詞上用thousand來算。所以一百千=十萬
例句: 聽說當CEO的工錢一個月有30千。/Wah Lau eh, 我辛苦一年也賺不到
其他常用物品地點
- 甘榜=鄉村(Kampong)
- 巴剎=市場(Pasar)
- 民眾俱樂部=政府提供各種人民服務的地方(Community Club, CC)
- 小販中心=飲食中心(Hawker Centre)
- 蘇東=魷魚(Sotong)
- 巴士=公車(Bus)講公車沒有人聽得懂
- 工人=女傭(Maid)
- 菜飯=有點類似台灣自助餐,但是員工幫忙夾的
- 水=飲料。當別人問要不要喝”水”,是問要不要買飲料
- 水草 =吸管(Straw),英文翻譯也不是吸管而是稻稈,看來各地都用不同的植物代替吸管
- 快熟麵=泡麵
其他還有很多相異的用法,如蔬菜的名稱也有不同,這邊不一一贅述,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在新加坡好好體會了!接下來的文章—Singlish篇會介紹常常聽到的Singlish用語,大多會用英文來表示喔!